給稀油井注蒸汽,這一看似反常規的做法,讓遼河油田錦州采油廠錦2-7-518井一下子從長停井變為高產井。8月4日,這口井日產油保持在4.6噸。
截至目前,錦州采油廠已為12口低效稀油井實施注汽,累計增油6000噸。而措施前這些油井均處于停產或低產狀態。
“這種模式以前不敢想。”負責這幾口井生產的采油作業一區區長趙春介紹。通常情況下,稀油區塊一般通過注水補充能量進行開發,給稀油井注蒸汽的應用很少見,注蒸汽幾乎成了稠油油井的專利。
錦州采油廠錦16區塊和錦99區塊邊部井距離主力注水井網較遠,地層能量無法得到補充,采收率很低。動用程度低也意味著開發潛力較大。經過仔細研究,地質人員發現這部分井大多存在發育較好的稀油或稠油油層。
選擇何種注入介質補充地層能量,是提高油井采收率的關鍵。注水方案率先提出,但由于開發成本高未能通過效益評價關口。考慮到稀油和稠油區塊相距不遠,錦州采油廠受稠油注汽啟發,將目光聚焦到注汽上。專家介紹,注汽的熱量能為原油降黏解堵、促進流動,蒸汽遇冷后變成水可以補充地層能量。
與稠油井注汽相比,稀油井在完井過程中只對套管的耐高壓性能有要求,并不涉及耐高溫。若貿然注汽便會損壞套管,導致油井報廢,這也成了稀油井注蒸汽的“攔路虎”。2011年,這個廠在現場試驗中優選套管鋼級強度符合標準的稀油井,采取氮氣隔熱的方式進行注汽,有效降低了對套管的損壞,解決了稀油井套管耐高溫特性差的問題。
此外,這個廠還借鑒稠油井注汽的經驗,采用移動式小鍋爐進行注汽,并合理調整注汽量和強度,確保開采效果達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