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化業(yè)波瀾不驚
“掐斷”了燃油供應的脖子,這使法國原本高速運轉的各行各業(yè)突然卡了殼,放慢了節(jié)奏。法國燃油銷售行業(yè)人士對媒體表示,法國1/3省份面臨燃油供應困難,而中西部地區(qū)尤為嚴重。
油荒已成不爭的事實。從下游的表象推理,受此次罷工事件影響,法國煉化產業(yè)是否遭遇到沉重打擊?中國石化(8.93,-0.25,-2.72%)經濟技術研究院政策研究所劉建平給予了否定的回答。她分析認為,歐洲市場整體產能過剩,煉廠開工率普遍較低,在此背景下,法國煉油工人的階段性罷工并不會對整個產業(yè)發(fā)展造成太大影響。
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歐洲石油市場需求一直乏力,產能嚴重過剩,而煉化成本卻不斷上升。為此,很多石油巨頭紛紛進行了資產結構調整,實行戰(zhàn)略性緊縮,關閉和出售了位于歐洲和北美洲的石油資產。法國煉化產業(yè)也難逃下行走勢,一批煉廠無奈中淡出市場。
早在經濟危機爆發(fā)前,道達爾、埃克森美孚、殼牌在內的石油巨頭考慮到法國的能源資源有限,產出已大大少于鼎盛時期,無論采油還是煉化,投資收益率逐年下降,因此下決心已先后關閉了一些在法國的煉廠。在經濟還沒有復蘇的情勢下,法國市場供過于求的現狀難有改觀。
此外,近兩年歐洲市場的油品需求量一直處于下降態(tài)勢,如果罷工能影響到煉化產業(yè),除非出現大量新增需求刺激經濟發(fā)展,但這顯然不太可能。為確保能源供應的長期安全,法國大力開發(fā)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方面盡量“獨立自主”,減少對石油產品的依賴。這兩大能源近兩年取得了迅速發(fā)展,其核電的國內供應量已占全國能源需求總量的近50%。
如果法國煉廠關閉時間較長,必然影響到已有的供應水平,歐洲煉化產業(yè)可能得到較大程度地提振。據了解,法國通常日加工184萬桶原油,這個原油加工量在歐洲僅次于德國位居第二。由于罷工抑制了其石油產品產量以及冬季取暖燃料需求的增加,歐洲的煉油廠從原油加工中獲得了過去兩年中的最大利潤。英國石油公司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顯示,歐洲煉油廠在10月的前兩周內從原油加工中獲得的利潤達到了每桶4.88美元,這是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