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至目前,煤炭行業已公布2013年業績預告的上市公司中,大部分業績同比下降,平均降幅達50%以上。不僅于此,在分析人士看來,2014年煤炭行業還將面臨“冬季”行情。煤炭行業結束黃金期,進入低迷期以來,我國煤炭行業的供求關系整體并沒有發生明顯逆轉,仍然處于供大于求的狀態。對于煤炭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向,外界眾說紛紜。
多重壓力,煤炭業難以“抬頭”
“我國的煤炭行業并不是很樂觀,包括動力煤、焦炭(1334, -14.00, -1.04%)在內的多種煤炭價格持續走低,整個煤炭行業都處在一個低谷期,這種狀態在今年并不會有太大的好轉,煤炭價格可能還會繼續下跌。”北京中瑞惠豐副總經理鄒慶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煤炭行業的持續疲軟,除了來自行業內部產能過剩、供大于求、進口量屢創新高、需求走弱等原因外,今年煤炭行業外部也增加了其他多重壓力。這就使煤炭行業更加壓力“山大”。
2月15日,發改委發文調整鐵路運價,其中原煤運輸基價1由原來的13.8元/噸上調至15.5元/噸,上調幅度為12.3%,基價2由 0.0753元/噸公里上調至0.089元/噸公里,上調幅度達到18.2%;精煤運輸基價1由15.4元/噸上調至17.3元/噸,上調幅度為 12.3%,基價2由0.0849元/噸公里上調至0.096元/噸公里,上調幅度13.1%。
廣發證券分析師安鵬、沈濤對此發表研報稱,煤炭鐵路運價的上調,再次增加了煤炭銷售的物流成本,由于運價的提升,煤企的銷售壓力可能會進一步增大。
此外,隨著國務院《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十條措施的逐步落地,環保部副部長翟青表示,到2017年年底,京津冀魯四省市將削減煤炭消費 8300萬噸,其中北京削減1300萬噸,天津削減1000萬噸,河北削減4000萬噸,山東削減2000萬噸。耗煤大省對煤炭消費的削減,對于煤炭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對此,鄒慶生也表示,對煤炭行業來說,這又是一個不好的消息。在現在煤炭行業仍保持高產能的情況下,下游產業鏈消耗少了,煤炭的存貨就會增加。
“現在不僅是我國的經濟形勢不樂觀,乃至全球的經濟形勢都不是很樂觀。受此影響,煤炭行業形勢扭轉的可能性不大。”鄒慶生表示。
煤炭行業該何去何從
雖然煤炭行業面臨重重壓力,但是仍然止不住煤炭行業產能增加的腳步。來自北京高華證券的研究報告稱,煤炭行業的在建規模依然過大。該報告稱,截至2012年年底,我國煤炭在建產能11億噸,2013年煤炭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高達5263億元,預計2014年新增煤炭產能將達3.32億噸,剔除老礦的枯竭和小礦的關閉外,凈增產能將達到2.12億噸。
煤炭行業產能不斷增加,煤炭價格不斷回落,煤炭行業傳統的盈利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煤炭行業需要實現向煤化工或其他新型業務轉型。
對此,國泰君安分析師牟其崢分析稱,在用戶需求和貿易模式的“雙重升級”推動下,煤炭行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孕育的創新盈利模式和平臺正在搭建。新型煤化工將是中央政府“十二五”乃至“十三五”能源戰略規劃的重要一環,預計其將帶動年均3億噸以上的煤炭需求。
“從長期來看,我并不看好煤炭行業,無論是從下游行業需求還是國家政策層面來看,煤炭行業長期都不會有太大的好轉,不過煤炭行業肯定會有轉型。”鄒慶生對本報記者說,“現在有些煤炭企業已經開始進行轉型了,但是由于經濟形勢不好,企業轉型現在并沒有收到較好的成效。”
招商證券[微博]分析師盧平、張順發表研報表示,原煤和商品煤總供給增速將在2016年以后開始下降,煤炭消費年均增速預計將穩定在4%。盧平分析稱,假設未來煤炭消費增速穩定在4%,經過未來七年的調整,到2020年之后,煤炭市場會進入供不應求的階段。但是對于這種觀點,鄒慶生卻表示稱,不太合情理,首先宏觀經濟層面并不好,而且國家最近出臺的一些政策中并沒有有利于煤炭行業發展的措施。
鄒慶生表示,雖然國家從幾年前就開始淘汰落后產能,關閉小型企業,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好,煤炭行業仍需繼續控制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