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眾多煤制氣企業中,已經拿到中石油管道輸送合同的企業算是其中的幸運者。
“目前中國天然氣管網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經營。如果生產出來的氣不能入兩大集團的網,你只能憋死。”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無機化工處處長李志堅這樣表示。
然而,隨著中石油東部管道股份全部轉讓的消息公布,這些幸運企業又開始了新的擔憂。
“此前已經簽訂的管道輸送合同會不會因為資產出讓而發生變故,現在能拿到合同很不容易,大家都在爭,到時候資產出讓了,會不會重新簽訂合同,價格會不會有所變化,這都會影響到項目進度和盈利。”新疆一位有天然氣項目的企業人士擔心道。
管道公司剝離引發企業擔憂
5月12日,中石油發布公告,將以西氣東輸管道分公司管理與西氣東輸一、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以及管道建設項目經理部核算與西氣東輸二線相關的資產及負債出資設立東部管道公司。
根據此公告,東部管道公司擬在上海浦東新區注冊成立,注冊資本擬為人民幣100億元。在東部管道公司成立后,中石油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轉讓所持東部管道公司100%的股權,轉讓后將不再持有東部管道公司任何股權。
有關能源專家認為,中石油此舉對于正在推進的煤制氣和頁巖氣項目來說算是不小的利好,東部管道公司將來完全獨立后,就像高速公路一樣,不管誰的車只要繳費都可以上路,不必再像以前一樣要看中石油臉色行事,不用被中石油扼住咽喉了。
但是,仍有企業對于未知的未來感到擔憂。
“新疆擁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受制于鐵路運力不足而無法體現應有價值,煤制氣是疆煤外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國目前在建的煤制氣項目集中分布煤炭資源豐富的內蒙古、新疆地區,缺點是,對天然氣需求最多的東部沿海地區距離氣源地較遠。我國目前的天然氣管網大部分控制在中石油手中,煤制天然氣進入現有管網需要占用傳統氣田及部分進口天然氣的輸氣量,管道的剩余運輸能力是有限的。這種情況下,能拿到中石油的管輸合同是很不容易的。”上述天然氣企業人士告訴記者。
產品接入管道問題,一直是天然氣企業最為關心的話題,也是業內普遍認為遏制天然氣企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已簽管輸合同企業最怕合同變化
2012年,大唐集團計劃借道中石油,向北京供應其內蒙古工廠生產的天然氣——這是最節省資源的方法,只需要從工廠處修建一小段管網,與中石油管網聯通就可以。因為,中石油的管道直通北京。
事實上,中石油掌握著中國70%的原油管道和90%的天然氣管道。但是中石油和北京簽有排他性供氣協議。兩家央企的談判最終無果,大唐沒有別的選擇。去年年底,這家公司的管道打通北京,成為這座城市的又一個天然氣供應商。
“大唐畢竟是央企,在并網方面遇到的一些問題還好解決,若是我們民營企業,誰都能把我們卡死。”新疆一家民營能源企業主管生產的陳副總經理告訴記者。據他介紹,他們的煤制天然氣項目目前規劃年產能是20億立方米,前期4億立方米的產能計劃明年7月投產。但由于無法與中石油的管道并網,他們公司只能將投產日期延后。
“如果并不了管網,我們只能有兩個選擇,要么將產品液化LNG后運輸,要么賣給中石油,自己建管道基本不用考慮,現在天然氣管道的建設成本已大幅上漲,目前為800萬—9000萬元/公里左右。跨省太多,投資太大。我們現在擔心20億立方米的產能都上了會把自己‘憋死’。”陳副總經理跟記者說。
“這種情況下,管道輸送合同就顯得很重要。因為管輸合同是指固定的通過管道將產品并網,一般都是長期合約,”金銀島分析師燕立敏告訴記者。
“如果我們簽訂的管輸合同失效了,那么,我們就得重新與管道公司談判,時間長短、輸氣量、管輸費用都得重新來,一是停產或減產帶來的損失,如果需要重新簽約才能入網,那么在簽約前這段時間,我們企業勢必要減產或停產,而且這段談判的時間長短還不好說。第二,如果簽約后,我們的管輸費用上調,或者輸氣量產生下調,對企業來說同樣是經濟上的損失。更不要算上為了簽約這份管輸合同,我們企業扔進去的人力物力。”文中上述天然氣企業人士告訴記者說。
下游企業亦擔心供應穩定性
新疆新汶煤制氣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公司正在建設的20億立方米/年煤制天然氣項目只能借道中石油的輸氣管網,但在天然氣的價格上就只能委曲求全。“在西氣東輸的管網路線基本由中石油壟斷,而他們會優先運輸自己的天然氣。如果生產出來的氣不能入兩大集團的網,你只能憋死。而要想順利入網,煤制氣企業就得在價格上做出讓步,使盈利項目變得微利。”
盡管是微利,企業也仍愿意借道中石油管道,因為目前新疆的實際情況是,只有成功將天然氣接入中石油管網的企業,才能真正開始天然氣項目的投產。“沒有管網,產出的氣運不出去,只能憋死。”
事實上,擔憂的不僅是上游天然氣企業。“現在天然氣的需求是大于供應的,總體情況是供不應求。下游用戶簽訂一份這樣的管輸合同,免除了向外采購帶來的麻煩,能夠長期穩定的保證自身的用氣,現在下游企業擔憂的可能是管道運營有民資介入甚至完全承包之后,合同的有效性,管輸費用會不會出現變動。”燕立敏告訴記者說。
記者了解到,管輸費是煤制天然氣終端市場價格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對新疆等遠離終端消費市場的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最近一次對管輸費的上調是在2010年4月。以新疆煤制氣項目輸送到廣東省為例,當褐煤價格為200元/噸的時候,煤制氣成本為1.03元/立方米,加上西氣東輸二線平均管輸費1.08元,煤制氣的終端成本約為2.11元/立方米左右,其中管輸費占總成本約一半。
5月28日,記者就已簽訂管輸合同是否會因為東部管道公司股份變更才產生變化的問題采訪中石油新聞處處長鞏凱,但是截至記者發稿時,對方仍未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