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兩年前相比,產油大國的首腦們已經處于不同心境。正在土耳其舉行的第23屆世界能源大會上,出現了更多指向限產的信號。俄羅斯、委內瑞拉和沙特阿拉伯等國領導人紛紛表示,支持石油輸出國組織(
歐佩克)減少石油生產以提高
油價。
從堅持不減產到力挺限產,產油大國的態度正在逆轉。這令
國際油價在周一的交易中出現明顯漲勢。而一些機構也提前布局,將原油多倉推至高位。
歐佩克最大產油國沙特周一表示,11月的歐佩克正式會議有望達成一項限制供應的全球產量協議,屆時也將邀請俄羅斯等非歐佩克產油國一起加入減產行列。
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大會發表講話時表示,凍結甚至減少石油產量是維持能源行業穩定的唯一方式。他表示,俄方愿意為此共同努力,同時呼吁其他國家采取同樣行動。
歐佩克成員國委內瑞拉的領導層也表示支持限產保價。而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努爾丁·布塔法表示,他預期非歐佩克產油國會給出減產承諾。
外界預期,此次的世界能源會議不會作出決定,但這是官員們在阿爾及爾會議上達成協議后討論下一步驟的良機。
在上月底舉行的磋商中,歐佩克決定將石油日產量減至3250萬至3300萬桶,以平衡市場供求。下一次會議將于11月底在維也納舉行,而各成員國的產量配額將在此次正式會議上被公布。
這一消息令近期國際油價出現明顯反彈。在周一的交易中,紐約及倫敦兩地近月
原油期貨價格分別上揚超過3%及2%。在周二歐洲交易時段,國際油價略有回落。北京時間18時20分,兩者分別下滑0.88%及0.6%。
不過,一些機構資金已經瞄準限產的前景,增加原油多倉。洲際交易所周一公布的數據顯示,投機客和基金經理人上周增持的
布倫特原油期貨多倉創下紀錄。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數據顯示,截至10月4日當周,基金經理增持美國原油期貨及期權凈多頭倉位至5月底以來最高位水平。
極具戲劇化的是,兩年前的這個時候,沙特主導的歐佩克曾意外拋出堅持不減產的立場,使得油價一路跳水、高油價時代轟然崩塌。堅持不減產的政策運行兩年后,歐佩克卻再度炒熱限產概念,其態度為何發生了轉變?
隆眾資訊原油分析師李彥對上證報記者表示,歐佩克態度轉變的關鍵很可能是:“沙特們”感覺既然無法徹底擊殺競爭對手,不如讓油價回升至相對高一些的位置,這樣既能緩解自家財政壓力,大家日子也都好過些。
但李彥也表示,不知道歐佩克是真的要在11月底落實限產方案細節,還是在會議召開前憑借一波波的嘴炮套路支撐油價。
卓創資訊原油分析師李燁則表示,對俄羅斯而言,限產利遠大于弊,既可以緩解低油價引發的財政問題,又可以借此進一步強化自身在國際上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