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分析一下裂解爐。中石化實際在自主研發北方爐基礎之上,已經開始應用了。北方爐確實是我們國內自主研發的模型,現在它的模型能力國家兼并通過了20萬噸/年工業爐,現在在工程上應用最多的是15萬噸。除了自主研發,還在積極跟國外公司合作,在這方面,ABB公司和中石化共同研發了SL型裂解爐,實際上在國內已經達到了20萬噸/年的規模。據初步統計,咱們自己現在研發的裂解爐在國內已有60多臺,總能力超過了700萬噸,所以,這對于我們乙烯國產化至關重要。
第二,乙烯的難點就是三機組,三機組最關鍵的是裂解氣壓縮機,在百萬以上已經成功運行,但是現在在全球印度已經有一個150萬噸的乙烯正在運行,此外,其他國家也在積極150萬噸。對于乙烯裝置的全過程的大型化,最關鍵有兩大難點,一個是工程設計軟件的合理計算;第二就是大型裝備,特別是三大機組的國產化和大型設備的制造。在三大機組里,最主要的就是裂解氣壓縮機,據我了解,現在只能達到70000千瓦,再高的能不能做,這就直接制約我們150萬噸乙烯的建設。所以,在這里,裂解氣壓縮機至關重要。除此之外,在乙烯和乙烯機以及二元制冷壓縮機方面,也在積極地從事研發。那么,在國內,包括撫順和即將建設的武漢乙烯,都在組織這方面的攻關和生產。
在這里列舉了在茂名采用國產的大型機組。在冷箱方面,杭氧作為國家指定的乙烯冷箱國產化基地,已經具備了80—100萬噸/年大型乙烯冷箱條件。那時候,我就很明顯地感覺到,那時候乙烯只能做到含氧交換的,而最近,杭氧是可以采用多介質的,壓力高的也可以進行設計和制造,所以,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通過以上分析,無論是在煉油,還是在化工,實際上國產化裝備核心的三大機組,在“十一五”取得了完全的國產化。那么,撫順80萬噸乙烯現在正在建設,現在它的主要機組是已經成為咱們國內國產化的又一個典范。天津乙烯除了少部分的專利,特別是它的工程化設計是中石化設計院和國外聯合設計的,它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了78%。鎮海實際上在整個工程中有13臺被列為攻關力度,實際上攻關力度還是很大的。
現狀這部分跟大家分享的最后一個內容就是石化技術。可能有代表會問,我們現在關心的裝備為什么要講技術呢?實際上我們對國外的裝備也做了一定的研究,通過研究我們認為,國外公司,特別是包括五大乙烯專利商,他們實際上在賣設備的根本的同時,是把設備跟技術進行捆綁銷售。那么,中國現在無論是煉油還是乙烯,我們引進的技術很多設備都是由技術專利商指定的。所以,我們國家借鑒國外的經驗,我們應該超前的預測,未來我們國家也必須要走技術與裝備捆綁的國際化發展的道路。在這里頭有幾個技術的最新動態給大家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