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成員國于維也納會面,沙特阿拉伯未能控制此次會議局面,OPEC產量上限仍未改變,各成員國自行設定產量。但有關OPEC解體的言論是不成熟的,畢竟OPEC經歷過數次大戰及外交談判,近期國際能源署(IEA)28個成員國緊急釋放原油儲備就可以證明這一點。
分析師認為原油市場已自成一體,并建立自己的機制,縱觀歷史,四大因素將繼續推高油價,除非該機制解體。
一,原油價格和產油國間經濟增長存在關聯。高油價加速產油國經濟增長,其中通常伴隨國內原油需求增加,這將減少原油出口,從而繼續推高油價,除非發生大型衰退打破此趨勢,否則我們將陷入能源危機。原油需求的增長導致產油國原油短缺,市場預計今年夏季產油國將減少原油出口。
二,原油價格和產油國收入多元化需求存在關聯。隨著原油價格的走高,產油國對原油板塊的依賴程度增加,盡管產油國盡力將其經濟多元化。為化解這一現狀,產油國將原油行業的營收投資于其他行業,導致原油行業投資驟降。投資需求的加大是原油需求不斷提高,而原油需求的增長使其與原油供應的缺口加大,最終導致該循環崩潰。
而對于原油消費國而言,情況更遭。一旦原油消費國停止原油進口,產油國便建立原油密集型工業以維持原有市場穩定。此后產油國傾向于出口原油成品,因為較原油消費國而言,產油國能快速建立相關工業,從而加速原油短缺,高需求進一步拉高油價。
三,石油價格的波動和美元匯率存在若相關關系。高油價加劇美國貿易赤字,從而使美元貶值。由于美元持續貶值,以美元標價的石油產品的實際收入下降,導致OPEC以維持高油價作為應對措施。數據顯示,房地產市場的復蘇可削弱油價與美元的相關性,但長期趨勢仍不會改變。
四,原油價格的波動與石油消費國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關。為抵御高油價帶來的影響,原油消費國采取擴張的經濟政策,降低利率并增加政府支出,從而加速了經濟增長,而經濟的增長進一步推高油價。
鑒于目前中東局勢混亂,及產油國需求增加,即使沙特阿拉伯加大原油出口,對市場的影響也十分有限。因此無論QPEC及其成員國作何決定,分析師認為油價的惡性循環將支撐國際原油價格于70美元/桶-90美元/桶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