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油田公司采油三廠所管理的大多為低滲透復雜斷塊油藏,并且大部分已進入中后期高含水的深度開發階段。經過30年的連續開發,要想保持穩產十分艱難。然而令人欣喜的是,在原油產量下降至1996年的92.8萬噸后,這個廠調整開發工作思路,加強“三低”油藏綜合治理,使產量走出低谷,到 2006年已連續10年保持年產原油百萬噸以上,今年產量運行曲線繼續箭頭朝上,計劃生產原油118.5萬噸,比去年又增加了5.5萬噸。今年年初以來,這個廠原油產量始終在計劃線上運行,老區開發步入科學發展和良性循環的軌道。
“三個延伸”增強挖潛針對性和實效性
面對“三低”油藏諸多開發難題,這個廠調整地質研究工作思路,從矛盾的普遍性中找出特殊性,在老油田增儲量、上產量、擴大拿油領域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油氣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優化才能實現效益最大化。這個廠大部分油藏埋藏深、儲量分散、油層薄、層間矛盾突出,特別是進入中后期開發的油藏含水高、采出程度高,對地質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深化油藏挖潛工作,這個廠地質系統確立了三個延伸的工作方式,做到油藏工程向地下認識延伸,地質方案向措施工藝延伸,措施挖潛向開發策略延伸,向科學開發油田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油藏工程向地下認識延伸,在這個廠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創新性。這個廠復雜砂巖油藏幾乎沒有穩產期,投入開發初期就需要調整,這就對油藏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個廠把地質研究的重點細致到地下最小儲油砂體上來,深入解剖每個單砂體的空間展布、物性變化、儲油情況、滲流能力,從而進一步認識到井與井之間、層與層之間、同一層的不同部位間的差異,以此來增強開發調整與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地質方案向措施工藝延伸,大大提高了措施增油效果。這個廠在制定挖潛方案時,對癥下藥,堅持對每一口井的每一個層提出地質方案要求,然后進行充分論證,分析油水井間的措施能否轉換,最后從中選擇出施工最簡單、效果最好的措施工藝,進一步提高了措施成功率。
措施挖潛向開發策略延伸,形成了具有高度計劃性、延續性的開發對策。這個廠在充分把握地下實體,綜合論證可行措施方案的基礎上,對各種類型潛力挖掘進行統籌安排,對每一個獨立注采單元,制訂一系列產量接替的挖潛方案。根據地面系統適應性,按照砂體間、井區間、區塊間有序接替,對油藏實施立體綜合治理。在保證產量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盡可能調控注水量與產液量的上升速度。
針對錯綜復雜的地質特點,這個廠強化地質研究,科學分析,綜合論證,吃透地下,找準“瓶頸”,各個擊破,取得了顯著效果。今年年初以來,這個廠在深化油藏研究的基礎上,以油藏治理調整和提高開發水平為出發點,統籌安排治理措施,加大老井挖潛力度,在路43、留416斷塊等低滲透油藏規模實施儲層改造;在楚102、高29、強2、寧50等斷塊實施補孔、注采完善、提液等措施,均見到明顯效果,上半年共實施油井措施56口,增加日產169噸。
精細構造讓“三低”油藏重現生機
饒陽凹陷中南部復雜砂巖油藏是這個廠開發的主體,油藏具有分布零散、規模小、構造復雜破碎、儲層穩定性和物性差、儲層非均質性嚴重等地質特征,這種特征決定了油田調整治理難度大、效果差,長期處于低產低效開發局面。
圍繞“三低”油藏治理,這個廠積極轉變開發思路,創新思維,精細開展低效區塊地質研究,深化潛力認識,采取新建與恢復相結合的思路,整體部署,大力發展和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在綜合潛力評價論證的基礎上,優選目標,重點突破,使寧11等一些“三低”油藏斷塊通過新建產能帶動老井恢復,實現了增儲上產,走出了低產低效益的被動局面。
寧11斷塊是這個廠肅寧油田的主力斷塊,該斷塊1983年投入開發以來,1991年至1994年產量出現快速大幅度遞減,最高自然遞減率達到 42%,日產從292噸下降到50噸,1995年后處于低速低效開發階段,到1999年全油藏油井開發僅6口,日產僅22噸,處于停產廢棄狀態。面對這一嚴峻形勢,這個廠在完成三維地震覆蓋的基礎上,應用三維地震工作站對構造進行精細解釋,重建斷塊構造模型,完成了控制油層分布的三層構造圖,在宏觀上把握住了構造的輪廓。在對有利目標區進行構造、對儲層深入解剖的基礎上,進行5年的持續滾動鉆井,在滾動建產的同時,深入評價老井潛力,與新井產能地面建設相結合相配套,優選井號進行恢復,做到新老井統籌安排,及時調整完善注采井網,合理控制注水和產液強度,通過滾動新井帶動老井恢復,斷塊日產由治理前的22 噸上升到220噸,使寧11斷塊實現了上產。
油層復查提高“三低”油藏采收率
近年來,這個廠的新區勘探一直沒有大的突破,資源接替緊張。為保持穩定發展,這個廠搞好現有資源的深度挖潛和利用,不斷改善低效油藏開發狀況。今年年初以來,這個廠加大對低產低效油藏的治理調整力度,控制“兩個遞減”,根據全廠三套層系及各油藏開發矛盾及潛力的研究,確定了對不同油藏的治理重點和對策,與去年底對比,油田開發呈現出“兩升兩降”的生產形勢,即日產油、砂巖日注水量下降,日產液、綜合含水下降,使油田開發逐步走向良性循環。
這個廠以油層復查為突破口,實現了強2斷塊的二次開發。強2斷塊1990年投入試采,由于儲層物性差,水井吸水困難,油井注水見效狀況差,長期處于低產低效局面,到1999年底,采油井開井4口,日產油僅5.2噸,處于停產報廢的邊緣。對此,這個廠在深入搞好油層復查的基礎上,利用新處理后的三維地震資料對構造進行進一步落實,同時開展區帶成藏條件研究,按照“井點突破、拓展井組、擴邊擴塊”的原則,2001年至2003年持續擴大產能建設規模,日產油由5.2噸上升到180噸,實現了二次開發。針對開發中的矛盾,這個廠全面開展油藏精細描述研究,重新配置完善井區注采井網,搞好水井調堵裂縫等綜合治理,2004年至2006年共實施油水井措施27口,油藏開發效果得到進一步改善,2006年自然遞減由30.8%下降到18.8%,提高了難采儲量動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