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采三特色技術破解油井偏磨難題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10-14 中國石油報 關注度:0]
摘要: 大港油田采油三廠應用特色舉升工藝配套技術,使偏磨躺井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前9個月,因偏磨造成躺井98井次,與躺井突出的2005年同期相比降低56井次,偏磨油井生產周期也由最短時的160天上升至目前的259天。
采油三廠所轄棗園、王...
大港油田采油三廠應用特色舉升工藝配套技術,使偏磨躺井得到有效控制,今年前9個月,因偏磨造成躺井98井次,與躺井突出的2005年同期相比降低56井次,偏磨油井生產周期也由最短時的160天上升至目前的259天。
采油三廠所轄棗園、王官屯等7個油田均以復雜斷塊油藏為主,原油物性差,屬高凝、高粘、高含蠟膠質稠油,全廠1200多口油井都具有井筒深、斜等特點,井筒狀況異常復雜,平均泵掛深達1790米,最深達3000米,重度斜井達到468口。因斜井多、泵掛深、物性差等原因,造成油井生產過程中桿管偏磨較為嚴重。據統計,偏磨油井占到抽油機井總數的62%,由此造成頻頻躺井,嚴重制約了油井正常生產。
這個廠針對油井偏磨的不同類型,先后采用了多項配套技術,進行連續不斷的偏磨治理。應用扶正技術解決斜井段偏磨;應用主體加重技術,預防抽油桿彎曲,減輕桿管偏磨;針對偏磨轉移問題,應用了耐磨接箍延伸保護技術。通過配套技術的綜合應用,使偏磨躺井比例逐年下降,作業周期不斷延長。
在綜合配套治理基礎上,這個廠還對防磨工具進行優選和改進。對需要偏磨段連續扶正的桿體應用了卡箍扶正塊;對于加重桿扶正,應用了KZX扶正器,保護接箍,扶正體可旋轉,實現均勻磨損;對于需要上部延伸保護和偏磨嚴重井,應用了AOC雙向保護接箍耐磨防腐,見到了顯著效果。官12-20井根據井斜位置重新制定防偏磨設計方案,使用22毫米泵桿代替加重桿,利用泵桿的彎曲和較小的扶正工具,緩解泵桿與油管的摩擦,油井生產周期由原來的98天延長到目前的29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