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河油田破超深稠油開采瓶頸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10-15 中國石化新聞網 關注度:0]
摘要: 塔河油田采油二廠通過積極引進新工藝技術的同時,并不斷自主創新,破解制約超深稠油油藏開發中的技術“瓶頸”,其中,攻克超深稠油舉升難和入泵難的工藝技術,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并使液面在5000米的稠油井儲量全部動用。
原油...
塔河油田采油二廠通過積極引進新工藝技術的同時,并不斷自主創新,破解制約超深稠油油藏開發中的技術“瓶頸”,其中,攻克超深稠油舉升難和入泵難的工藝技術,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并使液面在5000米的稠油井儲量全部動用。
原油產量每年以40萬噸速度遞增到今年408萬噸的塔河采油二廠,地處塔里木盆地腹地,主力儲層為碳酸鹽巖油藏,稠油油藏埋藏深度大多在5400米,具有井超深、超稠的特點。
隨著油田的持續開采,地層能量不斷下降,造成動液面下降,而普通泵掛下深極限是2800米,無法順利地將深處的稠油舉升至地面。為了解決供液不足的稠油井舉升難的問題,充分挖掘供液不足油井生產潛力,今年5月11日,該廠在十區T728CH井采用有桿泵加電泵復合舉升工藝技術試驗獲得成功,使一口供液不足的間開生產井,變成日產原油30噸的高產井,復合接力電泵下深4020米,管式泵下深2000米。
針對油稠,原油拐點溫度高,所摻的稀油與稠油混合點在泵下篩管處的特點,該廠將深抽減載裝置通過在抽油泵筒外掛過橋管,使泵筒外小直徑套管加掛在油管上減小泵下承載,實現加長尾管。在12區的TH12318井等6口井應用后,摻稀混合點加深到了5000米,使井筒內不能流動的稠油在深井高溫處與稀油混合,改善了原油入泵環境,提高了摻稀效果,單井節約稀油率達到10%。
目前這兩項技術正在塔河油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