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技術(2009.10.20)
[加入收藏][字號:大 中 小]
[時間:2009-10-20 全球石油網 關注度:0]
摘要: 創新型剛性凝固流體 封隔油井解決大量漏失問題
針對油田鉆井作業中存在大量的循環液漏失和地層封堵等問題,哈里伯頓公司推出了專利產品——剛性凝固液(RSF)。這種創新產品經BP等多家石油公司應用證實,這是一種準確、安全和穩固的封...
創新型剛性凝固流體 封隔油井解決大量漏失問題
針對油田鉆井作業中存在大量的循環液漏失和地層封堵等問題,哈里伯頓公司推出了專利產品——剛性凝固液(RSF)。這種創新產品經BP等多家石油公司應用證實,這是一種準確、安全和穩固的封堵漏失井段、解決井漏問題的有效解決方案。
RSF是一種具有直角凝固特性的可預測的溫度控制型流體,一旦達到設計溫度,RSF開始凝固,激活時間只需3分鐘。經過兩個小時的固化,RSF的抗壓強度可以達到3500磅/平方英寸,完全固化后可達到11000磅/平方英寸,其剪切固結強度是波特蘭水泥的2~3倍,凝固后不收縮,保障了井眼封固的良好密封性;RSF具有酸溶性和非擴散性,可以有效避免和解決鉆完井和油氣開采作業漏失處理等污染問題。
旋轉導向技術鉆水平井助老油田挖潛增產
BP公司在1987年發現的Donan油田存在許多鉆井方面的困難,限制了其開發。這些困難包括儲層不穩定、定向鉆井控制問題以及復雜薄油藏的地震成像問題。而穿越不同地層進行鉆井,又會使鉆井過程變得更加復雜。油田開發初期,BP一直通過15/20a-6井及15/20a-4井對該油田實施開采,這兩口井的投產期超過10年,共生產原油1530萬桶。90年代后期,BP加鉆了5口水平開發井,欲替代原兩口開發井,但所有水平井均存在井眼穩定性問題,致使BP仍使用原兩口開發井實施開采,直至1997年,油藏出水率達到71%,即停止生產。
其后,馬士基石油公司(英國)獲得該油田,并將其更名為Dumbarton。該公司采用旋轉導向技術后,所鉆5口新井鉆遇14000英尺儲油砂巖,這些產層的有效厚度占產層總厚度的60%,達到了以往任何傳統技術難以實現的效果。定向鉆井技術使井眼軌跡能夠保持與油水接觸面的最佳距離,并挖掘出采收率提升的潛力。
梭式傳輸裝置降低斜井與水平井測井成本
井眼電阻率圖像在地質、巖石物理和地質力學研究中具有廣泛應用。在大斜度和水平井中,通常使用鉆桿傳送測井儀器采集井眼圖像。然而,這種方法有諸多缺點:儀器暴露于井中,易于損壞;無法進行泥漿循環,也不能旋轉鉆桿,儀器容易被卡;對于較長井段,需要多次連接與拆卸,增加了作業風險及鉆機占用時間。
威德福公司最近開發的小直徑存儲式微電阻率成像儀器——Compact微成像儀器(CMI),在大斜度和水平井中可以用專門的傳送系統(梭式傳輸裝置)傳送,將采集的地層評價數據記錄在內部存儲器中。與常規鉆桿傳送測井相比,使用梭式傳輸裝置具有如下優點:改善圖像質量,有助于識別地質特征,增加可靠性,節省鉆機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