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漏油事故
昨天下午,國家海洋局環境保護司組織了新聞發布會,就中海油蓬萊19-3油田漏油事故對外發布調查結果。雖然距離漏油事故已經一個月,但還是發布
了有關信息。聽完國家海洋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后,YMG記者產生了5個疑問。
事件概述:漏油事故一個月,中海油保持“沉默”
6月30日,有媒體報道中海油渤海灣一油田發生漏油事故,事發蓬萊。油田開采方是美國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中海油與其合作開發。具體漏油時間、漏油原因、影響面積等等均沒有得到康菲公司和中海油的回應。
7月1日,本報給予及時關注,并采訪了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得到確鑿消息:發生泄漏的是蓬萊19-3號油田,兩個平臺先后漏油,時間在6月 初。受漏油影響的海面已經得到控制。關于具體的溢油量、泄漏多長時間、影響多大海面以及事故原因,7月5號,國家海洋局將召開新聞發布會,屆時對外公布調 查結果。
據有關媒體披露,早在6月21日,新浪微博上就有人發布消息,稱渤海油田有兩個油井發生漏油事故。隨后多家媒體試圖聯系中海油集團公司,都沒有獲得回復。直到媒體經多方證實并于6月30日進行報道后,中海油7月1日才承認發生過事故。
疑問一:漏油事故為何延遲一個月才對外公布?
在昨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介紹,此次發生泄漏的有兩個平臺,B平臺和C平臺。其中B平臺早在6月4日就已發現溢油。C平臺C20#在17日發生小型井底事故。康菲石油當日停止所有平臺作業。
從6月4日到昨天,一個月時間,為何責任方不對外公布信息?這成為大眾議論的重要焦點問題。
疑問二:區區20萬能否避免悲劇再發生?
國家海洋局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應由作業者康菲石油公司承擔事故責任,最高可對康菲石油公司罰款20萬元。
此消息一出,微博網友一片嘩然:“20萬,夠處理那些油造成的污染嗎?”“20萬?漏油事故對于海洋環境的生態破壞豈止是20萬能挽回的。”確實,區區20萬能否避免悲劇再發生?
疑問三:劣四類海水到底是個啥海水?
煙臺大學海洋學院馮俊榮老師介紹,海水按水質狀況分為四類:第一類適用于海上自然保護區和珍稀瀕危海洋生物保護區;第二類適用于水產養殖、 海水浴場,以及與人類食用直接有關的工業用水區;第三類適用于一般工業用水區,濱海風景旅游區;第四類適用于海洋港口水域、海洋開發作業區。
劣四類海水就是水質狀況低于第四類的海水,污染比較嚴重了。魚類游到這樣的海域,雖然不會直接死亡,但石油有機物會影響到生物代謝。
疑問四:會不會飄到煙臺近海海岸?
國家海洋局在發布會上稱,治理漏油的辦法一是進行圍欄回收;二是撒消油劑分解石油。對此,馮俊榮老師認為,使用消油劑,石油可以盡快分散在海水里,不會形成漂油帶。
海風、海浪的方向決定油污的漂移方向,飄到哪里不好說,近海海岸有無油污需要監測,現在難以直接下結論,因為使用消油劑后的受污海水,肉眼是看不出來的。
疑問五:能洗海澡嗎?魚還能吃嗎?
馮俊榮說,如果油污時間長了會被細菌和微生物利用,就會影響魚類。目前來看,油污不至于造成魚類死亡,對離海岸較近的貝類影響不大,會不會對養殖區魚類造成一定影響,需要抽樣檢測。
“還好現在是休漁期,對市場上的水產品影響不是很大,不過還是建議有關部分對水產品進行抽檢。”馮俊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