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主辦的中國
風電產業國際化研討會在北京隆重召開。來自國內外政府主管部門、行業組織、風電企業、研究機構以及金融保險公司等的100多位代表,共同圍繞“搭建高層合作機制、破解融資保險難題、跨越主要技術障礙”等議題展開了交流與探討。此次會議的召開,對于推動我國風電產業加快國際化步伐、明確未來行動方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近些年,隨著產業走向成熟,技術實力不斷增強,我國風電企業在國際舞臺上日趨活躍,不僅海外風電項目投資額逐年上升,產品和服務質量也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風電機組累計出口容量超過250萬千瓦,遍布六大洲,28個國家和地區。尤其是隨著國家提出“一帶一路”行動倡議,并將可再生能源開發作為其中重要的一項合作內容,我國風電企業迎來了新一輪“走出去”的機遇期。會上,中國社科院、古巴電力聯盟駐北京代表處、三峽集團等的代表介紹了“一帶一路”的實施情況,并向與會者分享了沿線國家風能開發的潛力與機遇。
目前來看,“走出去”的道路也并非一路平坦,機遇的背后充滿了“荊棘”。本土制造商及較早進入市場的整機制造商的“圍堵”、運維及備件供應能力不足、政策和人文環境差異較大等,這些都是我國企業在實施國際化戰略時必須直面的挑戰。其中,技術壁壘是廣泛存在的國際貿易隱性壁壘,嚴重影響著我國風電產品進入國際市場。這方面表現最為明顯的就是各國之間的檢測認證制度并沒有完全接軌,它不僅使得設備企業需要在不同國家進行多次反復認證,增加了成本,也導致優良產品出口受阻。實際上,一些國家甚至以此為工具,對本國企業實行排他性保護。針對這一問題,與會專家認為,我國企業要想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除了應該不斷加大研發力度以外,也需要做好全球化的業務布局,善于利用各國優勢資源,重視國際專利保護,積極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中。
這其中,加強國際間合作則是應對上述問題的一條有效途徑。據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國際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國一直在努力推動相關工作,積極參與國際電工委員會可再生能源認證體系(IECRE)等國際組織的活動,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比如,鑒衡認證中心日前正式成為IECRE認可的認證機構,并準許頒發IECRE證書,是歐洲之外首家IECRE認證機構。此前,鑒衡認證中心參加了IECRE的3個工作組,有3名同行評審員,參與過認證和檢測執行文件的制定,并起草了一項執行文件,為該體系的建設發揮出重要作用,推動著全球可再生能源互認體系的發展。
融資難則是我國風電開發企業“走出去”時遇到的一大瓶頸。由于國際項目更加復雜、風險高,政策和法律上存在差異,再加上國際市場認知度低,我國風電企業在開發國外項目時,更多的是依托自有資金和國家的扶持基金,而較少獲得國外投資者的青睞。但在與會者看來,隨著國內企業大規模走入國際市場,這一局面必須加以改變。為此,需要企業高質量開發好每一個海外項目,樹立標桿,以點帶面,以良好的內部收益率和設備運行表現,贏得國外投資者對中國風電企業的認可,為解決后續項目的融資難題奠定基礎。
會上,國家認監委的相關負責人還向鑒衡認證中心頒發了相關證書,并高度評價后者在推動風電行業發展和認證多邊互認體系建設方面所做出的積極貢獻。隨后,鑒衡認證中心則為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風電頒發了風電機組型式認證證書。
[
復制 收藏 ]